政策背景与核心要求
国家网信办、工信部、公安部、广电总局联合发布的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,明确要求对AI生成的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内容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。显式标识需以文字、语音、图形等形式在内容中显著展示,隐式标识则需嵌入文件元数据,记录生成属性、服务商编码等信息。此举旨在遏制AI技术滥用导致的虚假信息传播,为网站内容安全增设“防火墙”。
行业影响与应对策略
建站企业的技术适配
深圳沙漠风网络等头部服务商已升级CMS系统,集成AI内容检测模块,自动识别未标注的生成内容并触发风险预警。
北京夜猫网络推出“双标识一键生成工具”,支持在AI生成图片的元数据中嵌入哈希值,确保内容可追溯。
金融领域的合规实践
国投智能的“星盾”平台通过接入DeepSeek模型,实现AI生成财报的自动标识与合规性校验,防范伪造风险。
某银行官网引入“AI内容溯源插件”,用户点击即可查看生成内容的服务商及时间戳,透明度提升60%。
技术挑战与成本优化
弘信电子与燧原科技合作开发的低成本标识方案,利用边缘计算节点压缩处理能耗,使中小企业标识成本降低45%。
未来展望
国家标准化研究院专家指出,该办法将推动“AI内容验证器”等工具的普及,并可能衍生出第三方标识认证服务。网站建设企业需将合规能力纳入核心竞争力评估体系,避免因技术滞后失去市场份额。